首页 - 期权 - 场内期权 - 正文

50ETF期权限开仓制度的最新调整解读

证券之星 作者:余力 2019-05-14 13:58:35
关注证券之星官方微博:

5月13日,收盘后,5月上证50ETF认购期权的持仓量为1345750张,对应的标的数量为13457500000份,从数据中可以查到昨日的50ETF流通份额为17342766800份,如果今天50ETF的流通份额较昨天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,那么这两个数的比值便等于77.60%。原以为今天可能将再次触发50ETF限开仓制度的阈值,不过就在今天晚间,上交所在官网发布了一则公告,内容是“关于调整股票期权限开仓标准的通知”。具体如下:


资料来源:上海证券交易所官网


    时间有限,那我们就抓紧时间,来划出新通知里的关键词,在上面的通知中,关键词就是三个字——“非虚值”。与原来的限开仓制度相比,所调整和优化的地方就在于“非虚值”三个字!!!


    根据最新的这则通知,我们可以将限开仓制度的关键点进行如下的更新和总结:

  • 限开仓的触发:某个月份(以5月为例)所有非虚值认购期权的持仓量较大,使其对应标的数量超过了当前上证50ETF流通总量的75%,就会触发了上交所ETF期权的限开仓制度。

  • 限开仓的合约:5月的所有认购期权(注意!!!不包括5月认沽期权和其他月份的认购与认沽期权)。

  • 限开仓的类型:限制买入开仓和卖出开仓,但不限制备兑开仓。

  • 限开仓的解除:一旦某日收盘后,5月所有非虚值认购期权对应标的数量低于上证50ETF流通总量的70%,则下一交易日起恢复5月认购期权的开仓交易。


1、为什么新的调整改成“非虚值”就够了?


    上交所在ETF期权上制定限开仓制度的初衷是防止到期标的交割的挤兑风险,是一种风险控制制度,绝非引导市场预期的窗口指导,也绝非和行情有关的临时措施。由于该制度的目的是防范标的现货的逼仓风险,所以核心的观察点就是到期日有多少认购期权买方会去行权。


    上交所ETF期权的交割制度采用实物交割。尽管在实物交割的制度下,到期行不行权取决于期权的买方(权利方),从最极端的角度考虑,如果所有的认购期权买方(不论实值、平值还是虚值)都在到期行权,就有可能发生逼仓的风险,但是除非认购期权的买方特别急需标的现货,否则一般而言,虚值认购期权的买方是应该不会在到期日去行权的,尤其对于深度虚值的认购买方而言,行权几乎意味着当前是一笔实亏。


    因此,从稍微放宽一点的角度看,只需要观察某个月份所有非虚值认购期权的持仓量是不是足够大,就能够估计出到期时的逼仓风险有多大了。


    在目前,5月认购期权的持仓量主要集中在虚值、尤其是深度虚值的认购期权上,这些期权产生了较大的持仓量,且到期买方行权的概率非常之低,所以在更新后的限开仓制度下,最近将不太可能再多次出现触发限开仓制度阈值的交易日了。


2、这一现象背后更长远的期望


    近几年的国内ETF期权市场,流动性逐步向好,市场规模逐步提升,投资者对这一新的交易工具的关注度也有了明显的提升。一些行情的波动会让更多投资者想到用期权这一风险管理的工具,身边也有越来越多的朋友开始希望用期权实现自己的预期,管理好自己的风险。


    因此,更多金融期权的新品种,如沪深300ETF期权、沪深300指数期权,中证500ETF期权等品种,值得在未来上市推出,以迎合投资者日益上升的风险管理、增强收益的需求。以沪深300ETF期权的用途为例,沪深300指数是全市场最重要、主流的指数之一,它被视为许多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,在投资策略上也更能玩出花样,可套保的股票范围也将明显扩大。这些变化,都将大大有助于提升存量和增量期权资管产品的规模,使得每个资管产品对单个品种、单个期权合约的流动性要求降低,这有助于仓位的分散、冲击成本的降低,以及移仓效率的增加,同时也能大大分流50ETF期权的流动性压力,分散50ETF期权到期交割出现挤兑的压力。


漫漫长路浑不怕,万里长城心为贵,

会当权速冲云霄,把酒欢笑等春雷。


愿国内市场的对冲工具越来越丰富,愿更多新品种的期望能够变为现实!


(来源:力的期权工作室 作者:余力,混沌天成资管 衍生品投资部)


微信
扫描二维码
关注
证券之星微信
APP下载
下载证券之星
郑重声明: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。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证券之星对其观点、判断保持中立,不保证该内容(包括但不限于文字、数据及图表)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、真实性、完整性、有效性、及时性、原创性等。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股市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,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,请发送邮件至jubao@stockstar.com,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。
网站导航 | 公司简介 | 法律声明 | 诚聘英才 | 征稿启事 | 联系我们 | 广告服务 | 举报专区
欢迎访问证券之星!请点此与我们联系 版权所有: Copyright © 1996-